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635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蒋增杰  崔毅  陈碧鹃 《环境科学》2007,28(5):1001-1005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10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无机氮营养盐(NH+4-N、NO-3-N、NO-2-N)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均以NO-3-N为主,分别占溶解无机氮总量的73.34%和61.45%;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在2004-10达到峰值,NH+4-N的季节变化稍有不同;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NH+4-N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从5月份到8月份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到最大,然后到次年2月份又减少;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O-2-N的含量随养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NH+4-N、NO-3-N和NO-2-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扩散通量分别为5.46、-5.04、8.71 μmol/(m2·d),NO-2-N的扩散释放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月桂酸酯(Tween20)对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DDT)在海洋沉积物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的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Tween20的加入能够加快DD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作用随着Twe...  相似文献   
53.
深圳湾水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湾水质严重污染。随着深圳市污水处理设施陆续投入运行,2000年前后,水质一度有所改善。此外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底泥污染物释放进一步恶化了水质。但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目前深圳湾水质状况仍然堪忧。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深圳市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章迪  曹善平  孙建林  曾辉 《环境科学》2014,35(2):711-718
以深圳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目标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88个,调查样品中PAHs的赋存状态,以此为基础,分析土壤PAHs污染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初步评估深圳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28种PAHs(Σ28PAHs)、16种美国环保署优控PAHs(Σ16PAHs)和7种致癌PAHs(Σ7CarPAH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7 939 ng·g-1、2~6 745 ng·g-1和未检出~3 786 ng·g-1.8种土地利用类型中Σ16PAHs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绿地、果园和林地.来源分析表明,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样品Σ16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75.1%和68.2%.研究还发现高分子量PAHs浓度和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深圳市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5.
海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飞  徐敏 《环境科学》2014,35(3):1035-1040
根据2009年12月海州湾海域17个站位的环境调查资料,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u、Pb、Cr、Zn)的来源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分布格局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随离岸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陆源污染输入是海州湾海域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来源;有机碳含量、底质粒径和硫化物是影响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价显示海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况,风险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龙王河口到临洪河口的近岸海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Cd>As>Cu>Pb>Cr>Zn,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56.
谢斌  张硕  李莉  张虎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21-129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3年进行了春(5月)、夏(8月)、秋(10月)3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97种,占总种数的84.3%,甲藻门次之,共16种,占总种数的13.9%,蓝藻门1种,绿藻门1种.人工鱼礁区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丰度都显著大于对照区(p0.05),而种类数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在秋季最大,夏季最小,而均匀度J为春季最大,夏季最小.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植物种类数秋季达到36种,丰度在秋季也达到最高为19.68×104cells·m-3,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应用Canoco5.0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TN、Si O2-3-Si和T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其次BOD5和NH+4-N也对浮游植物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  李大鹏  张岩  张硕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54-2861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间共24个航次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牧场鱼礁区和对照区活性磷酸盐(PO_4~(3-)-P)、活性硅酸盐(SiO_3~(2-)-Si)和溶解无机氮(DIN)的浓度、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同时,比较了鱼礁区和对照区营养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人工鱼礁投放量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尝试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区和对照区PO_4~(3-)-P、SiO_3~(2-)-Si浓度均呈现出秋季夏季春季的特点,且鱼礁区高于对照区.DIN在鱼礁区和对照区也呈现出同样的季节变化特点,但鱼礁区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使鱼礁区PO_4~(3-)-P和DIN浓度增加.受热力学平衡的影响,对照区DIN浓度也出现了增加,而PO_4~(3-)-P受人工鱼礁投放的影响小.鱼礁区和对照区SiO_3~(2-)-Si受人工鱼礁投放影响均不明显.另外,海洋牧场DIN组成也发生了改变,2012年前NO_3~--N为DIN主要组成,之后为NH_4~+-N.营养盐结构分析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主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5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相似文献   
59.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60.
The search for novel approaches to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baselines (reference conditions) is constrained by the fact that most ecological studies span the past few decades, at most, and investigate ecosystems that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altered by human activities for decades, centuries, or more. Paleobiology, archeology, and history provide historical ecological context for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We argue that linking historical ecology explicitly with conservation can help unify related disciplines of conservation paleobiology, conservation archeo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extent (scale) of prehistoric, historic, and modern ecological data remain obstacles to integrating historic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but the prolonged temporal extents of historical ecological data can help establish more complete baselines for restoration, document a historical range of ec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assist in determining desired future conditions. We used the eastern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fishery of the Chesapeake Bay (U.S.A.)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historical ecological data for elucidating oys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need for an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that transcend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Historical ecological studies from the Chesapeake have documented dramatic declines (as much as 99%) in oyster abundance since the early to mid‐1800s, changes in oyster siz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nutrient levels from the six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and substantial reductions in oyster accretion rates (from 10 mm/year to effectively 0 mm/year) from the Late Holocene to modern times. Better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ecological data sets and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aleobiologists, geologists, archeologists, environmental historians, and ecologists to create standardized research designs and methodologies will help unify prehistoric, historic, and modern time perspectives 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Integración de Paleobiología, Arqueología e Historia para Informar a la Biología de la Conservació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